返回列表 发帖

巴洛克与洛可可

16世纪文艺复兴末期到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时期(约1600-1750年间),欧洲由封建制度开始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此间,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正处于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德国在三十年战争之后开始缓慢复苏;意大利则外受侵略,内处教会控制之下,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进步人士继续发扬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真理、揭露黑暗、歌颂美好的理想,资产阶级民族意识和观念开始形成,现了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伽里略和牛顿等伟大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出现莎士比亚、莫里哀、蒙特维尔弟、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等伟大文学家和音乐家。
  巴罗克一词源于葡萄牙文“Baroque”,原指珍珠光怪奇异的外形。始用于对意大利雕刻家贝尼尼作品风格的表述,后泛指17至18世纪德国和奥地利盛行的,华丽而辉煌、融雕刻与绘画为一体的建筑风格。巴罗克一词在18世纪引入音乐评论,借用来描述这一时期与之相比拟的欧洲音乐文化风格,含退化和堕落的贬义。19世纪后被艺术史学家以一种艺术潮流予以肯定,一般指1600-1750年由巴赫和亨德尔发展起来的音乐,即音乐史上的巴罗克时期。
  巴罗克艺术气度高贵、情调感人,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丰富、更具戏剧性。巴罗克音乐有如下特点: 1、中世纪教会调式体系解体,大、小调式取而代之,以新和声功能观念形成的数字低音(figured bass,或称低音通奏 basso continuo)广泛应用,亦称数字低音时代; 2、二部结构原则上的音乐发展及织体运动浑然一体,开拓了对位法; 3、音乐旋律连续展开富于流动性,节奏稳定贯穿乐曲始终,力度以整体为单位出现强弱、刚柔变化的对比,但没有形成十分精细的划分; 4、欧洲音乐的许多重要体裁初步形成,如歌剧、组曲、奏鸣曲、协奏曲、清唱剧、康塔塔(大型声乐套曲)已具备经典曲式。
   就像在文艺复兴时代众多的画家和雕塑家中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在巴罗克时代音乐天空中的群星里最明亮三颗无疑是巴赫、亨德尔和维瓦尔第。
  
  在巴洛克樂期後,約在1720-1775年,曾經出現了十分特別而短暫的「洛可可」(Rococo) 風格,與其他的音樂風格同時流行。「洛可可」這個字出自法文的 "Rocaille"(雕石),指雕紋的石刻藝術品,但亦應用於音樂上。它發展於十八世紀前半期的法國,音樂特色是輕快、刻意、裝飾華麗 - 與巴洛克時期那誇張和龐大的性質成對比。這種風格先出現在法國的鍵盤音樂中,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如庫普蘭 (Couperin)、拉摩(Rameau)、泰里曼(Telemann)、多曼尼高.史卡拉第(Domenico Scarlatti) 都運用了這種手法。後來,這種風格傳到德國,並形成了另一種新風格。

其實,由巴洛克晚期至古典樂期,音樂經歷了不少的改變:以往舊有的曲式漸漸地被新的段落式結構所取代;巴洛克時期最常用的對位法慢慢地被放棄;管弦樂團的樂器、編制、表達技巧、曲目等均有很大的發展。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