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人声,神性与超验:拜占庭教堂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在创造出“中世纪”这一术语来指称他们心中那段暗无天日的漫长历史之后,又杜撰出“拜占庭(Byzantine)”去命名那个延续千余年的帝国和那些信奉同一位上帝的人们,而他们自己更愿意自称为罗马人。面对虔敬执着、力行苦修的正教徒,自诩为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复兴者崇尚人的自然本性的文艺复兴大师们在感情上自然难以接受东罗马帝国的存在。这也确切地体现了东西两种基督教文明的差异与隔膜,15世纪奥斯曼帝国吞灭康斯坦丁堡之后,西方世界对拜占庭文明的偏见与日俱深,在理性至上的西方学者眼中,古老的拜占庭不过是一个保守落后、官僚盛行、一成不变的东方帝国,时间在那里缓慢得近乎停滞。而拜占庭的音乐,在权威的《牛津简明音乐史》(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仅仅以“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而一笔带过。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淡忘现代计谱法的雏形“纽姆符(neumes)”和格列高里圣咏的八种基本调式都来自东方,而文艺复兴的直接根源正是拜占庭保存和延续了的希腊文化。

拜占庭音乐起于公元4世纪初期康斯坦丁堡的建立,止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陷落。这个政教高度合一的神权国家,音乐自然毫不例外地隶属于宗教礼仪的需要。尤其在查士丁尼即位之后,对异教进行严格控制,他对系统化、规范化的特殊偏爱,最终导致帝国首都的“正”教会、其礼拜仪式及礼仪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此同时,音乐的重要性也空前提高了,大量拜占庭圣咏(Byzantine Chant)与赞美诗(hymns)随之涌现,计谱方法与调式系统也逐步完善。

拜占庭音乐创作理论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的和谐关系为根基的和弦理论,带有浓厚的形而上特征,由此形成八种不同的调式。而在音乐实践上,由于早期基督教会主要由改宗的犹太教徒组成,犹太会堂中使用的祷歌(Kol Nidre)和赞美诗篇对拜占庭音乐的内在气质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气息悠长,节奏舒缓而凝重,信者虔诚的心灵意向在平静的旋律展开中清晰可辨:灵魂倾述现实此在的谦卑与堂皇上帝的无限荣耀,它赋予希腊音乐理论系统所匮乏的神性的血肉表达。

拜占庭的日常礼拜形式分为早课(Martins)、日课(Lauds)和晚祷(Vespers),但并未形成弥撒这样的固定仪式历程。礼拜中固定的经文自有相应的旋律和节奏,形成前述所谓“拜占庭圣咏”,对应于西方的格列高里圣咏。更加重要也更加自有的音乐形式是赞美诗,除开犹太音乐的传统外,它直接起源于叙利亚诗歌和音乐。查士丁尼时代,随着圣索非亚大教堂的修建,赞美诗在礼拜仪式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

拜占庭赞美诗的内容主要出自圣经诗篇,亦有不少诗人自创的颂诗。它最早的形式被称为troparia,应用于公元4-5世纪,传世手稿极少。随后出现的kontakia则是建立于圣经文本上的颂诗与叙事诗的独特结合。使用kontakia进行创作的主要作曲家有St.Romanus,他所创作的基督诞生作品成为后世神迹剧、圣仪剧的直接源泉。Kontakia由于过于冗长而为kanon(正颂)所取代。Andrew of Crete 最早使用这一新的音乐形式,它由九首节拍和旋律各不相同的颂歌(Ode)组成,对应于九首源自圣经的歌篇,用于晨祷,传达基督即将降临的信息。Kanon 的出现将拜占庭音乐发展到一个高峰,涌现出St John of Damascus和 St Koxmas of Jerusalem等一批大师,尤其是前者被后世奉为理论和创作的典范,堪称“拜占庭音乐之父”。

Kanon 之后出现了一种更为自由的表达方式stichera,它对应于西方的交替圣咏(antiphons)。现存最早的stichera手稿藏于西奈山凯撒琳修道院,题为The April Stichera(1177)。初听这部手稿,似乎同西方格列高里的圣咏传统相去不远。细细聆听,则能体察到东西方思想和信仰的异质性。格列高里素歌更接近念诵的抑扬顿挫,是其信仰的平实表达,与现世的教会形态相亲近,其中突显的是基督的现世肉身——教会。拜占庭圣咏节奏更加平缓,旋律也更加自由宽广,以不断反复的单调而低沉的合唱为根基,音乐的厚重直接意指个体有罪的存在,其中最令人震撼的则是一种难以言传的超越感,忘情无我的出神状态,一如东方圣像画借厚重的色调所传达的敬虔与灵性的超升。

拜占庭音乐在14世纪发展到顶峰,音乐的个人化风格倾向加强,产生了Johannes Koukouzeles(1280—1340)拜占庭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引入kalophonic(希腊文,字义为“美声”)这一新的音乐创作手法,歌手所唱的不再是歌颂上帝的词句,而是如Te—ri—rem、Ne—ne—na之类毫无意义可言的音节,音乐不断地绵延,形成Kratime 这一新的赞美诗形式。Koukouzeles杰出的旋律创作才能与高妙的转调技巧使旋律的进行似乎能无至尽地延伸下去。根据象征神学的解释,Kratime相似于天堂里天使们无始无终的赞美诗,它无需言辞,因为神置身于神圣的黑暗之中,不能为人的理智所认识。这种绝对的纯音乐将拜占庭圣咏超凡出神的气质发挥到极致。厚重的男声合唱单调而低沉,它是对罪感和此世的有限性的深切体验和义无返顾的弃绝。毫无意义的歌词不断反复延展,它是虔信者谦卑的倾述,对灵性之光的无尽渴求,基督的神性面容在让人凝神屏息的旋律中徐徐现身,音乐自身同神秘的信仰融为一体,其尽情处,音乐自身悄然退场,只有光,永恒的神性之光,刻画出上帝的超验的踪迹。

[em03]

真生涩,看了半天还糊糊涂涂,
犯晕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