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朋克拯救摇滚 谁来拯救朋克~!

一些人将年轻的朋克浪潮视为北京摇滚的解毒剂甚至救世主,希望它能冲刷和荡涤北京摇滚的腐朽与没落;一些人则将其看作中产阶级子弟急于暴发的浮躁心理导致的投机风潮。一时间,在被斥为摇滚霸权主义者老巢的北京,“真朋”“伪朋”争论不决于耳,激赏与唾骂同样铺天盖地。北京的朋克风潮因何而起?它拯救了北京摇滚还是本身也需要拯救?它已经走在北京摇滚的老路上?

这世界变化慢

  每一个中国人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所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变”字,这种变化甚至连年轻人都会有落伍的感觉,它从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以及审美情趣上都在一天天地改变着。这一切的改变源于社会的两个动力:生产力和年轻人。当这二者在社会的某一座标点上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一种推动生活方式改变的动力,从外在的言语、发型和行为到内在的心理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我们这个悠久的传统造成一次次的冲击。年轻人在用各式各样的具体事物来向人展示着他们的新一代标准:时髦打扮、早恋、同居、偶像崇拜、快餐、电子游戏、锐舞、飙车……还有摇滚乐。

  在摇滚乐对青少年的影响中,很多影响是来自西方摇滚乐而不是中国摇滚乐。因为在我们回顾中国摇滚这段不太长的历史时,却总要面对一种尴尬,在这个变化剧烈的20年间,当服饰、俚语和爱情几乎每天都以一种新的方式"面世"时,所谓带着前卫标志的摇滚却总是走得步履蹒跚,它总是被一次次的潮流所抛弃。摇滚,就像当代文化路途上的路边石碑,他孤独地矗立在一旁,仅仅是一种标志,而没有前进的资格。

  常常听过很多来自摇滚人的抱怨:“我们没有机会。”这是一句很实在而又无力的托词。事实上,当我们冷静地去回顾它的发展史,会发现,不是他们没有机会,而是他们没有资格,这是由于不努力、不进取而丧失掉的资格。因而,从崔健开始的中国摇滚到现在还是崔健,直到现在那些完全可以叫崔健“叔叔”的新一代摇滚的崛起。

  摇滚在这没有进步的十多年间,其实已出现了年龄断层,当十几岁的人和三十几岁的人听到的都是一样的东西时,就已开始了中国摇滚的危机与裂变,这一结果终于在1998年显露出来。当“唐朝”乐队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十几岁的“花儿”乐队赞不绝口时,恰如当年唐明皇听到“渔阳鼙鼓动地来”一样,“花儿们”正扮演着“唐朝们”的终结者的角色。但是,这种迟早要到来的更新换代却来的那么晚。

断层从这里开始

  中国摇滚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大龄的起点上,这和西方摇滚的Elvis Presley、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等在十几岁便走红有着很大不同,这并非中国摇滚之错,而是在那个年代,比他们更小的人还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摇滚乐,而现在,十几岁的“花儿”已经出专辑了。所以,从年龄的角度来分析,在80年代中后期出道的摇滚乐手们实际上已经错过了玩摇滚的年龄了,能有多少发展的潜力也只能靠天份了。这种先天不足和后天不努力导致了大批摇滚乐手不是平庸地混下去就是知趣地安静走开。而恰恰不幸的是,当这批快燃尽的摇滚干柴即将熄灭的时候,魔岩又浇上了一桶汽油,结果是一时火光冲天,随即便灰飞烟灭。

  这就是我们在1993年看到的短暂的中国摇滚告别地下走向地上的全部过程──它仅仅持续了1年的时间。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看到的是,有很多新乐队出现,年龄也越来越低,这期间也有一些商人或好事者试图在他们身上掀起一股潮流,但均以失败告终。这似乎是一个很难捉摸的谜,在外部条件比过去好得多的前提下,为什么1993年到1996年期间没有出现一个戳得住的人呢?其实答案很简单,这批本来年龄结构就不合理的人更不具备摇滚的天份和潜力,他们除了模仿之外没有自己的东西。而且更要命的是,这期间国外的摇滚资讯一古脑地涌进来,这些本来就不天才的人都把那些摇滚天才当成模仿对象,可他们全选错了。

  看来,即便是模仿,也要有一个消化(笑话)过程。



                                            ----文章来自INTERNET

[em27][em27][em27][em27][em27]

都来看看啊~!

TOP

呵呵~
这些都很对啊~但是```中国除了模仿以外`好象做不出什么好东西
无奈`````````

TOP

中国国歌很雄伟~!!!!!

TOP

呸呸!

TOP

呸呸!

TOP

呸呸!

TOP

呸呸!

TOP

呸呸!

TOP

呸呸!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