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家驹~~

6月30日
家驹还好么~
怀念那个年代
回来就好好呆着

记得在那个娱乐资讯并不发达的年代,我们随身听中播放的为数不多的磁带里,一定会有一盘属于BEYOND乐队。我们喜欢BEYOND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从他们的歌声中我们更能感到了一种生命的震撼。

  当年 BEYOND的音乐几乎成为我们的娱乐全部。那是一段让人无法忘却的光辉岁月,从1983年成立至今BEYOND乐队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1993年,正当BEYOND如日中天之时,主唱黄家驹因为意外事故而撒手人寰,剩下三位团员,一时之间,无论媒体还是歌迷都扼腕惋惜,认定华人流行音乐从此缺少了一份中坚力量,然而出乎人们意料,BEYOND三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理想,而是继续用BEYOND的名字在歌坛拼搏,这一份坚持的信念,延续了13年。但天下没有不散之宴席,2005年8月23日BEYOND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告别演唱会,当曲终人散的时候,许多歌迷眼含热泪久久不愿离去,他们高喊着家驹的名字高唱着BEYOND的歌曲,将大地、音乐与人交织在一起。

  BEYOND乐队影响了中国摇滚乐的一个巅峰时代

转的~~
回来就好好呆着

TOP

家驹:理想
  
  家驹不是这么形容过自己么:“满带理想的我……”
  所以毫不犹豫的,我认为家驹身上凝聚了“理想”这一充满感召力的概念本身具有的所有光芒。
  
  虽然我对自己这个论断,不是不存有无数自问与怀疑。
  
  理想是什么?
  理想是人对未来可能性的理性选择和为之实而作的种种努力?是人对自身自由的不断争取?还是人对完美的无尽渴望?或者,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一种客观的精神性存在?是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从而诞生的对理想境地的向往和渴求,还是从来就在人类的血脉中不能止息的普遍声音?主体呢?包括个人,群体,社会,国家?那么,是否分高下贵贱轻重短长?
  
  况且,beyond,或者家驹,反复提到的“理想”,到底确指什么?
  自由、健康的生命?充满和平与爱的社会和世界?终其一生始终相伴并且可以和全世界的人共同分享的音乐?一段只能存在与想象里的纯粹至极的感情?抑或是放弃做自己喜欢音乐后一字一句出口的理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让世人感到beyond的无所不在、如果有钱了就要培养香港本地的音乐人......”,”为香港乐坛和乐队在外面争光,为香港的乐坛作些贡献”?
  
  似乎可以是,但是,又绝对不是。
  或许像家驹所说,“理想……又可能在不同的环境里面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从来也不能为他的“理想”划一个确切的界限。何况,理想人人都有,时代不同背景不同理想不同而已,我也没有必要去追寻去费心解析某个人的理想究竟为何。
  
  可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理想”在他身上反复折射的耀目光环。
  
  从最初“再见理想”里低回转折的一再高呼,到“凝望今天,找不到梦想”里或许常常伴随的犹疑;从“满带理想的我曾经多冲动”里的自我反思,到“可知我已放弃旧日的理想”里的逐渐进化;从迷惘时的“不知方向”的苦楚伤痛,“从来不知想拥有多少的理想”,到“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里不息期待,“流浪的心能不能找一处地方,拥抱我理想”里的反复找寻;从“怀着理想全力去干冲天飞”带来的强大感召和精神支柱,“美好理想就在你我身边”里的真挚召唤,到“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怕只剩自己,“你我充满梦想,追踪心里的爱,彼此嘲笑自己,谁人可我共鸣”的义无反顾……从未改变的,是家驹对于理想一路以来“全赖信心共上路”的毅然追寻。
  
  我从未见过“理想”可以让一个人光辉如许,魔幻如许。
  
  何况,他不仅仅是只呼喊指向目标的“理想”,他的理想,又如何的一再坚定着他自己。
  
  不意外的,他这样唱:
  “坚持信念,迎接挑战,只向前 永不倦
  紧握信念,划破黑暗,真至诚会更光 ”。
  
  信念是什么?信念是指人们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的正确性和正义性坚定不移地确认和笃信的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更重要的,信念是理想建构的动力要素。理想和信念如此的密切相连:只有理想没有信念,理想就会淡化。理想的建立和保持、转化和发展,离不开信念的推动。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和阻力。促使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自己未来的理想世界的,就是信念。
  
  所以,拥有理想,坚定信念的他,才能够拥有“从没信要屈膝面对生命,从没有别人帮,一生只靠我双手”那样让人折服的即使有些狂妄的自信。
  
  或许在别人的眼里,他低头过。
  出《再见理想》时认真坦白:“乐队要活下去,就必须走主流。这张专辑标志着从此后我的唱片是没有往昔没有自己。”
  可是,他双眼透彻目光如炬:那不过是“因为生活里面总会有一点点的无奈,有时都要忍受一下”。
  可是对于将音乐视同生命的人,怎么会只关注眼下的牵绊?
  我宁愿相信,正是有了他基于自己纯粹理想的绝对自信,他才不害怕改变自己。
  
  他会始终不改的这样说:“从我们没机会直到有机会,一路在改变,我们有开心有不开心,但是都不要紧,我们BEYOND永远会组BAND组到手指不会弹为止………坚持我们乐队之前的信念”。
  
  面对外界指摘,他也态度依然:
  “一直都令我们感受到好多我们以前所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我们今天的改变都是值得的。我们相信我们自己做的每一样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不怕任何人对我们的任何评语,又或者任何攻击!”
  
  这些,让我如此的膜拜他。
  或者,我膜拜的是他身上那种被“纯粹的理想”折射的多重光芒。
  
  
  他对于自己人生的自觉、对人生可能性的选择和实现、对自己自由的曲折争取以及对完满的渴望和追求,无不表现着他活跃能动的生命力,那种生命力,到今天依然可以让他的面容栩栩如生。
  
  Beyond是他们的名字,“理想”是他的灵魂主题。
  理想让他的人生平添一份超越和一种执着,并且,足以跨越时间。
  
  在这个信念被毁上帝已死的时代,在这个人心不分充满幻变的时代,在这个只识眼前唯计功利的时代,他一生里对自己理想之土的不断逼进,留给我们一个怎样充满召唤魔力的背影。
  
  在他的眼眸之下,我如此的知道和明白着自己的“小”。
  
  他让我重新关注理想,关注精神。
  
  “理想”,不满足于在现实里打转,理想直指未来,指向一种更为美丽圆满的状态,而“理想”作为对那种状态的追求,充满激情,同时也充满理性。因此,理想,可以作为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指路明灯,可以让人承受眼前的艰难困苦,可以消弭在孤立困苦里的天真创伤,可以让人认识自己,望见前路。
  现实未定,以理想定;未来未知,以理想知。
  因此,即使“绝对理想”会被人视为一种“乌托邦”式的空幻梦想,一种不可能到达的欺骗状态——可是,理想如此植根生活,可以让我们庸碌的生活一下子光彩夺目;而理想对于完美世界的向往和关注,又可以让我们能够不沉沦于现实,不至于在总有不满和挫折的现实中彻底陨落。也只有靠了理想,我们忙碌奔波曲折艰难的人生路途才不会茫然惶然不知所往。
  
  无意识的,我们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下意识的,我们崇仰这样理想化的人。
  以他这样对自己理想不断纯粹追求的人为“镜”,可以清晰、准确地“照见”我们的不足与缺憾;而他遥遥在前的追求,也能满足处在重重矛盾和种种不如意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对于探求能够到达一种更为安定、和谐的完满生活的路途的渴望。
  
  不管如何,人类在心灵深处总是力图建立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者独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虽然现实的压迫、人性的懒惰让我们低头,可是,人性这种根本的需要和愿望,又如何能够彻底灭绝?
  
  可是,生活被斑杂的事物充斥,我们已经粗砺到看不见这些。或许就是因此,上帝才派有些人来接近我们的轨迹,帮助我们扫除岁月的尘沙,让我们重新看得到这一切简明朴素的真理。
  
  偶尔的压迫或许是一种救赎吧--他的离开,或许是以一种耀目到极至的美被突然折断的惨烈方式完成对所有人的提醒,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还能欣赏这样的人,就代表我们依然无限遥望着完美的方向。
  
  或许吧,理想作为他的一种存在方式,对我们和社会的意义与作用就在于他是一种永远的“召唤”。
  
  我也慢慢懂得,人生的意义,从某种角度看,或许也就不在于理想到底能够实现与否,而是在于追求理想的过程本身。
  
  我不由得自问:你的理想,你的信仰,你的立场,在哪里?
  我在问自己,我同样,也在找寻和实现。或许,或许我已经蹉跎了太多,但是人生,是怎样一种不断觉醒的过程。即使我从今天开始去找寻和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也不再怀疑自己的人生,是否不会有任何价值。
  
  或许我永远不可能达到他那种高度,可是,有什么关系?
  他让我举手向上,指向完美;他让我心存良知,永不臣服。
  
  或许,人间孤独,常常伴随风雨;人间命运,难免被苍天捉弄。
  可是,他早已经说过,“活着是拥有”,我们,也不过只能像他那样,不忘寻找真理,不忘摸摸良心,抱着理想坚持信念,尽力求自己的人生能够无遗憾而已。
  
  总之,对“理想”的解读,让我与他更为贴近。
  而他,让我通过对“理想”的关注,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另一篇纪念的文章
  
回来就好好呆着

TOP

家驹平安否?——写在6.30之前



  6.10日早晨,醒了,未睁眼,听着寝室别人忙着,清楚地唱出一句“we dont wanna make it without you”。寝室人在喊,“老六还不起来!!上课了”。睁眼。翻过来躺着。外面没有太阳,一大早上的就阴天。又唱一句。遭到寝室人唾骂。
  上毛概,老师讲的特别好——可是我困了,睡着,不管后面的摄像头。睡的脸发热的时候手机震起来,震醒,以为谁打电话了,拿起来看一下,愣了,上面显示着“家驹生辰”,一阵沉默。8点30分。这是好早设的,早上的情绪又涌来。n多年前的今天,家驹的父母不定多高兴。
  想了一会儿,又睡。
  中间下课不知道,睡的昏天黑地。
  手机又震,拿起来,短信,学弟发过来,“家驹诞辰”,9点30分。
  彻底不能睡。
  想着念着要来这里,晚上抽测,放的倒是早,可惜暴雨来袭,困在教学楼,看着外面就是想什么时候雨会停。学弟一样的等着,约好了一起去。
  等的实在烦,用衣服护住俺手机,冒雨走回宿舍,内外皆透。听了半夜家驹歌,心里想着对不起不能去了,对不起。
    
  6月23
  外国新闻传播史,趴那里看《决战朝鲜》忽然怕自己手里书过期,问同学今天几号,几天来看书看到晕,不知道日月,同学拿起我手机,我凑上去看一眼,6月23。忽然就沉默。无法不去想十几年前的今天,不想去想那些经过验证的确切时间,就今天已经足够了。跑到书馆来看阿拉伯演唱会,看到他结结巴巴地说话,手握了又松开,无措地。如此年轻鲜活的生命。
  几天看决战朝鲜看的恶心,晚上睡觉听到头顶经过的飞机的鸣叫声都莫名地哆嗦一下。讨厌战争。beyond很多反战歌,出自家驹手。paul要在七一唱游击队之歌,我沉默,我觉得是一种尴尬。为了发展————————
    
  wish you were here.
    
  这是pink的吉他手写给barrett的,他死于糖尿病,自闭,冷酷,敏感,天才,低调.我对pinkfloyd一向有好感,这首歌凄厉的风声,问句的歌词,唱出对barrett的怀念.是责问还是惋惜,我也分不清.我听歌重旋律,而且通常对国外的歌词不太在意,觉得文化差异,不如中国字来的有味道,而这首词却很是打动我.想想祝你愉快,我无法不去想.一个是对朋友,一个是对亲人,哪种感情你能分的清.
  我总是尽量使自己要冷静,有时候有些事也不去想,近来看书已经很少哭,我想学会控制自己应该是一件好的事情.我努力用最直白的语言,没有修饰的语言,最简单的文字写出心里的感觉,然而要写的动人是要付出感情的,我已经很是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太动情,所以打出来的字也没什么感情.
  家驹十二年祭.所有的伤感经岁月的洗礼已经变成了自然.已经很能接受这些日子,这些N多年前想起就心绞的日子,人是长大了的,长大一点心就硬一点.失去了家驹还可以听他的音乐,失去了他还可以从影象资料里分享他灿烂的笑容,失去了他还可以听他兄弟做的作品.一种传承,一种力量.
  如今beyond三人也分,世事无常,发生了,只好去面对.
  有时候仍然忍不住去想,他在多好.明知道不可能,真是傻.在祝你愉快里,有无可奈何的放手与不舍,然而,该放手的就应放手.
  wing唱道“命运是平原一阵烈风“.
  how i wish you were here,wish you were here.
    
  我喜欢纳兰的词,尽管他的词比起唐宋没什么大变化与特殊,可能我更喜欢的是他个人,我想象中的他应该是忧郁的,多情的,才华横溢,不拘名利的.
  遗世而独立。
  记载中,纳兰容若:清康熙一品带刀御前护卫,文武双全,权倾朝野但是淡漠名利,唯一一次使权是用在了营救吴兆骞身上.其实我们喜欢的东西往往是想象中的,纳兰长的跟鳌拜或者朱元章似的也说不定,此刻,笑一个.
    
  一阕金缕曲,借用顾贞观的词,纪念逝去整整十二年的家驹.
    
  一:“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哪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这首词出来,纳兰哭泣中脱下袍子盖在风雪中伏睡在千佛寺的顾贞观身上,掩面而去,对父亲软硬兼施全力营救吴季子,而吴也终于回到了江南,尽管生活了不多时候便死去,可是终于回得来.
  想想纳兰说“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
  家驹一去却永远不能够回来.想问一句:家驹平安否?
  我是不信鬼神的我也不是无产者我也不信马克思,可是此刻会想真的有天堂该多好,理性一点想,家驹永远居于那黄土之下,长住于那片海阔天空之中.留下的是无数哭泣的歌迷与失魂的兄弟和伤心到绝望的父母兄弟姐妹,还有那一张张昔日快乐努力奋斗与兄弟追求理想与现实抗衡的一张张专辑.
  斯人已去,徒留空虚.
  走的时候,有多少不甘也要走,可怜了一向玩闹的弟弟,瞬间就长大了.成长的代价是如此.对于这些或早或晚喜欢beyond的人,有这些专辑也够了,还想怎么样呢?毕竟还有这些作品,这些作品的内涵与意义够一个人品味一辈子.beyond有多少人懂,家驹有多少人懂.有些内涵是要靠年月与经历积累才能够明白,而当你明白的时候对他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走了.当他在台上要歌迷小点声的时候,多希望有人静静听他的音乐.狂乱的双手中,挥舞的是失去的理智.我这么鞭挞别人,也在鞭挞我自己.
    
  二:“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不愿意去无聊的派对,也终于去了,为了发展--发展.人要为发展付出多少代价.那时候有很多人去日本,只有beyond最是难过.身在娱乐圈,看惯了来来去去的龌龊,却终于栽在这上面.冥冥之中,人难胜天.
  家驹在天上想必也是高兴的,看到beyond三人走自己的路,无论怎样,都是坚持下来了.做音乐,玩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沉醉于悲痛之中.偶尔还会看96,难过之后会想,可能家驹最满意的是paul了,无论怎样都要坚持.beyond教我们的不是哭泣而是坚强,当人生的苦痛那么理所当然,泪水有什么用。当wing想说话却终于无力地放下伸向话筒的手时,是paul低声说话,在鼓励.
  有时候你不能知道三人中谁是最坚强,也许每个时候都有自己的表现.也曾怨天怨地,那又能怎样,该面对的还不是得面对.
  93之后,beyond来了个彻底的转变,这种状态也许是家驹一直期望做到的,他活着的时候没有看到,而终于在他兄弟手中看到了,没在迷途中顺着流行的潮流而下,低调出世.关于beyond ,争议太多.口水淹不死他们,该嚣张的时候照样嚣张,这是我欣赏和喜欢的,做人和做事的态度.压力一直有,在他们卖好第一张大碟后,摇滚不是建立在形式上,精神还在不在.
    
  三:“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我总觉得这句话就像是说给paul听的.paul没什么深恩负尽,贞观说的时候我想也只是感情一时激动.家驹之后,三人在世上飘飘荡荡,离离合合.三人像三匹野马,家驹就是那缰绳.家驹在时栓的住几人,缰绳断了,出于惯性,开始还能一致,但是跑着跑着就往自己喜欢的方向去了.彻底分道.
  我亦飘零久.我喜欢这句话,就像在说我自己.你喜欢什么东西总是能带着自己的感情.喜欢beyond 跟经历有关,跟个人性格有关,听到现在弄成了以beyond为指标衡量音乐----想起paul的唱片,现在成为香港唱片质量的指标,想必家驹知道也会为自己兄弟高兴.而达到beyond指标的总是很少,所以我很失望,转向外面,除了中国,外面的世界广阔,国家也多,风格更多,我自在地听着各个乐队各个个人的东西,乐不思蜀.
  贞观怪自己对于吴季子的苦难无法伸手相救,这种友情古今也很难得.忽然想起阿荣在家驹床前的晕倒,paul红的眼眶和压了低的声音。所谓知己也许就是如此.
  喜欢paul的我的知己在街头,淡淡的风声里,寂寞萧索的吉他声.他这一生最重要的朋友没了,亦师亦友的人.
  家驹去后,paul的声音有时变得很低沉.其实四人时候他的声音也不是多嘹亮,比较粗糙,很容易分辨的出来.但是家驹去后转变就很大,我很是奇怪一度.有时候唱paradise的时候低得几乎不相信那是他声音.
  直到那天看sohu访谈的时候,大鹏问到家驹.paul顿了一下,开始说.看的出是很难表达,眯着眼睛,皱着眉,声音压的很低.棕色眼镜后面是看不清的眼神.那时候说话的声音和唱歌时压的音特别接近,那瞬间我在想,paul是用某种方式控制自己对家驹的感情,不会像家强先是强笑着然后不能控制自己,也是,才三年,怎样去控制?不像wing哭的泪流满面地别头.他有他的方式.逼一个人能逼到什么程度?能逼到paul那样一个汉子瞬间会红了眼圈.大家都年轻,经年过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事情.想想家强笑着说“我现在没有泪腺了”。
 四:“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
  黄家驹是个理想主义者。无论有多艰难困苦,总是热情地向往。这对于我这个摩羯的女子吸引力是非常的。那双秀气得像女人一样的眼睛里承载了太多的骄傲。他从不承认自己是leader,总是想避开灯光的追逐,向后,到兄弟身边去默默弹奏。然而leader的光芒是无法掩盖的。他的领袖气质使得整个乐队的意念都跟着他的意念,理想,自由,奋斗,唏嘘。
  其实家驹词曲都包办的歌也不是很多,倒是包办了大部分曲,我想是没有时间罢。就是这种亦刚亦柔的曲使得整个乐队披上了别人眼中的那种正面,向上的外衣,包裹得让人们忽视了小曲中那种他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其实有时候会觉得词的分量不足压到大气的曲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走对了路,为了生存也为了自己的理想。
  有好曲才有好词,被传为经典的十几首歌大部分倒是刘卓辉的词,而刘在香港大抵也只是个二流词作者。面对林某人词作的泛滥,刘卓辉的词不算多,而刘的精品词大多在beyond作品里。少之又少的精品,算是个奇迹吧。
  家驹去后,与三子合作同样出色。有仍然是要闯的继承,有打救你的冷眼,说起打救你,呵呵,无名英雄的词也不错,知道是老郑的作品还小小惊讶了一下。有很符合家强唱腔的错有错着,说实话我还真不太喜欢这个,词感觉和家强的水平似的,一般。
  再后来越来越少出现了。
  刘卓辉似乎是天生为beyond 而生的。刘卓辉成就了beyond经典词的辉煌,beyone也成了刘词力功底的见证。
  所谓“天妒英才”,家驹的天才只能是来自对音乐的狂热。想想这么一个人,初连简谱都不识,却作出那么多探触到人心灵深处的东西。paul曾经说自己“读书少,识字少”我笑,paul还真算学历高的了,比比家驹,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算起来家驹不是不识字了么?
  家驹走后,三子的变化显而易见,初几年,怀念也好,不能摆脱也好,还有当初为了理想奋斗的家驹的痕迹,到后来,越来越自我,风格越来越不同,家驹那种曲风与词意也渐渐远去,是好事吧,终于可以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了。终于三匹马分开了。
    ??
  五:“言不尽,观顿首”
    ??
  顾贞观写到这里的时候肯定哭了。当时千佛寺外风雪大作。许多话,是没办法说出来的。
  我发现我的话语是如此苍白,听了这么多年,在圈里不多不少,要表达的时候如此费力。训练自己少动情一点的结果就是说什么都是苍白。
  我真的写不出来。还是别费力了。楼上艾思居然在放出杀戮战场的bass声音,可能是那个乐队又调音呢。
  其实我更欣赏beyond整体,一个乐队整体看来才有感觉。beyond就像一个军团,一个世界,家驹是皇帝,家强是爱玩又风流(不太合适?)的伯爵,paul像骑士,wing则更像城堡。人在 一起才有力量,分开了,都只能是光杆司令,所以很讨厌老拿家驹说事的人。上来就家驹把三子都一笔勾了,没有三子也没有家驹,家驹不是能单拿出来的,如果是单个,也不会发生那样一件事。也没有到现在二十几年的坚持。
  想起纳兰的那句“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
  说实话现在感觉wing和家强的乐队更像二人的附庸。只有paul的人实在太厉害了,光芒连paul自己也是无法掩盖的。现在很多乐队都那样叫包括高旗+超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讨厌。但是还得这样说paul和汗。要不然少人知道paul的乐队是什么,尽管那几个人的分量不比paul轻,只是某些方面名气没他大而已。家驹不会喜欢人家叫家驹+beyond的。他知道八成会笑出来——像真的爱你mtv中拔拉伸过的手的那种笑。
    ??
    ??
  后记:不是后记的后记:有时候你想什么过一会就会忘记,就想不出了,就像我在这里打字,边想着再打着,有时候一个闪回,但是打着打着终于忘记了。有些书不愿意去看,有些歌不愿意去听,也是怕记忆中那些闪回。
  从10日起脑里总是想着家驹的笑容,我喜欢那种笑起来天都开了的笑容。这种笑容让你安心,让你安然做事,安然睡去,安然地幸福,安然地生活。
  我身边人都是双子人,我初中到现在的朋友,我高中的朋友,我喜欢的人,我大学的比较好的同学,包括我同样喜欢的家驹,我居然如此受双子人的吸引,那以后我是不是要嫁个双子人?身边老是有人提醒我要理性不要情绪化,所以我也在努力,我再也不是那个特别倔强的人,会很努力地很认真的听人说话,然后说出的话少有讽刺,不再了。
  paul说“人成长中必须经过是要去挣扎”,这挣扎对于beyond来说一挣扎就是二十二年,而对三子更大的挣扎在这些年。
  三人在路上也终究要分开,遗留的唯有珍惜了。
回来就好好呆着

TOP

不是人间富贵花--解读黄家驹


  在广州演唱会,我遇到一对香港歌迷,他们是夫妇,三十六岁,趁休假跟随着BEYOND的巡回演出。
  这支乐队对他们来说,是渗入生命历程的信仰,信仰能以很多种方式出现,或者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种精神,又或者是一件物体,影响你的意念,能让你执着。
  
  BEYOND,曾经在很多人的青春里让我们记得理想光辉,但我们更多感触在歌里,而不象香港歌迷是和BEYOND一起成长,一起走过很多特别的日子,他们心中的BEYOND也比我们具体真实。
  
  很多人喜欢《情人》,这是BEYOND去日本后送给歌迷的心声,那首歌是悠扬的,不是哀伤的。
  你能听懂家驹唱着“我的心如水,你不必痴醉”的洒脱吗?能听懂“你可知谁甘心归去,你与我之间有谁”的无奈吗?有谁?有着谁也逾越不了的娱乐圈游戏规则。
  
  
  家驹从日本回香港举办的音乐会里曾对歌迷讲过一段话:
  “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去那么远,那边的人很厉害,你们怕不怕?其实我真的很怕,你们知道日本仔很厉害的。
  我们去那么远,为了很多东西,为什么有这样的冲动和勇气去那么远的地方,发表我们的音乐,面对外面很多高水准的乐手和一些很难打进的市场,是因为香港有一帮很支持我们的歌迷,很多歌迷担心我们去了日本不再回来我们怎么会不回来?最重要的是能够去日本发展的勇气也是源自你们这么多年来的支持,对不对?不论去多远多远,我们最后都是回到这里,最后最后我们都是香港的乐队。”
  说这段话后家驹唱歌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没有这种共同度过的日子,只能籍着记忆和回望,写写时空错位的感叹。
  
  1,亦哭亦笑,亦狂亦侠
  用“不是人间富贵花”起题时想起写这句诗的纳兰性德,发觉他跟黄家驹有些有意味的关联。
  纳兰性德,满清第一词人,出身显赫世家,深受康熙器重,享尽荣华富贵。
  黄家驹,来自普通家庭,放假要在父亲的工场打工,买一把吉他的钱存了两年,一生不知荣华富贵,即使是最风光的时候。
  两人长在完全不同的环境,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却有两点完全相同,都是31岁英年早逝,一生追寻着精神自由。
  
  出身显贵的纳兰性德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有一双看透官场名利的眼睛,希望不是人间富贵花,过淡泊的行诗日子。
  真正“不是人间富贵花”的黄家驹,在凡尘俗世辗转,希望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
  这样的理想无法寻觅,他们同样落寞。
  
  诗词和音乐有很多相通,一样追求音律的优雅,一样会慷慨激昂,也会伤春悲秋,清淡意境一样余香满口。
  热爱诗词音乐的人,多半有颗善感的心。
  所以精通骑射,身为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吟出格高韵远的婉约小词,一字一句,深入心髓,所以乐观如斯的家驹也难免在某个时刻感觉孤独,写出些或深或浅的寂寥淡愁,如清晨薄雾,若隐若现。
  
  
  91年演唱会唱《谁伴我闯荡》,家驹低头弹吉它,无法看到眼神,冷清的旋律流出,那么多人在,他是孤单的。
  93年香港不插电演出,家驹叫大家静下来,还是那把黑色木吉它在手里,由远渐近地飘出一段音乐,他脸上没有神情,可以用来形容的词是沉默。
  那是一段怎样的音乐?我曾经用钢琴演奏,但弹不出家驹随手拈来的寂天寞地,如在夜色沉沉的旷野,零散几颗星光,只有自己,可能是在怀念,可能是在漂泊。
  
  在《喜欢你》的MTV中,家驹一步一步走下楼梯,看着喜欢的人转身而去,那种眼神,我绝对不信能演出来,这样的神情在其他视频没再见过。
  
  那刻家驹想的是什么?当时的他如此年轻,满带稚气,眼眸有光芒,是泪吗?
  
  从没见过家驹的眼泪,仅在《莫欺少年穷》片中,每天只知拼命赚钱养家的他站在阳台边,夜色里响起《谁伴我闯荡》,当他为妹妹戴上帽子时,眼里有泪光。
  眼泪对他来说,要怎样才肯流出?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演唱时家驹一向较少动作,多是静静地站着,眼神常落在很远,不知看什么,但只要他一笑起来,如洒满阳光,温暖真挚。
  家驹一直笑到最后,跌下去前几秒回头看的时候还在微笑,生命就这样定格了。
  在我心里,香港除了黄家驹,只有小龙女陈玉莲,郭靖黄日华笑出这种清澈。
  他们都不适合娱乐圈,所以黄家驹永远离开,陈玉莲隐居他乡,黄日华归于沉寂。
  
  初听《海阔天空》,我没能力理解里面的冷寂豪迈,扔在一边不听。那时读初中,我的身边充满鲜花,我对家驹也一无所知,到了能体会,有种苍凉刺入骨髓弥久弥深。
  大学时很少记得BEYOND,那时我很忧伤,什么都记不起。有天从电台听到张雨生车祸而逝,立刻想起家驹,他用冷却的心唱“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而张雨生忧伤地唱着“我是一棵秋天的树”,他们都停留在31岁,年轻得让人心伤。
  
  
  好友曾非常疑惑我怎么会喜欢戴着耳环头发有时很长的黄家驹,她知道那离我喜欢的形象太远了。
  对我来说,一个人能让我欣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有令我称道的品质。
  当我翻BEYOND的历史时,发觉在香港娱乐圈遇见黄家驹是奇迹,他创造的BEYOND也是奇迹。
  
  每个人的品质形成跟自身控制力,家庭社会环境有很大关联。
  家驹生长在香港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民风较淳,很多人在艰难拼搏的时代,他的家境不富裕,但健全温暖,这都决定他的性格趋向。
  
  保持优良品性还需要很强的自控力,多少人在复杂的娱乐圈红了,赚了,变了,家驹还在淡定地微笑着,坚持着。
  他的夺目光彩和过人才华是很多人想拥有的,但他从来没有利用这些为自己换取个人利益或自大炫耀,甚至去淡化,把很多机会让给别人。
  
  看过一个片段,不知是什么演出,有不少出名的或不出名的明星,有名的都抱着歌迷送的花,家驹也不列外。
  当时他旁边是个不出名的歌星,两手空空很尴尬。家驹笑着和他不知在说什么,后来镜头一转,家驹手里的花到了那歌星手里。
  这个细节让我想起就感动,很多人持才傲物,对人指手画脚,谁愿退一步?
  
  家驹身上没有一点浮华,更没有很多明星高高在上的跋扈,他率领的BEYOND也很平民化,自然简朴。
  很多人说搞音乐的人带神经质,但家驹不是,他率性且冷静,处理问题理智,没有一丝浮躁。
  看当年录像,家驹用极其冷静平淡的态度和语气道出各种观点,无想象中盛气凌人的嚣张,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有时还带着孩子气的天真,没有狂妄,却有不可动摇的坚定。
  
  他的狂多出现在眼眸或现场演唱中,一个眼神,一份神情,一举手,狂放中往往还带着中国式的内敛。
  香港娱乐圈八十年代朝着感伤主义靡靡之音迅速发展,家驹称之为“男声女腔”。
  象林子祥那种中气充沛,唱功深厚,态度沉稳的典型男子气概再难以寻觅。气概不是狂叫几句摔把吉他就有的,那是发自内心和天性,如女子的婉约,是两性之间不能交换的。
 家驹的男儿气质很自然流露,那些扭扭捏捏,故作优雅高贵或者刻意疯狂激情的行为,根本不可能在他身上寻到。
  他有男儿的血性,也有男儿的柔情,正所谓侠骨柔情,是很打动人的。
  
  
  在看过的资料中,家驹流露出的柔情都集中在对朋友和对家强的呵护中。尤其是对家强,家驹的言谈,眼神,笑容里,布满的是近乎宠溺的爱护,甚至对家强恨铁不成钢的严厉呵斥中也隐藏着随时会软下来的情分。
  他常戏谑地说家强是保护动物,而他也真的这么做了,把家强保护得严严实实,无忧无虑。
  我常常带了几分妒忌地想,怎么我就没那么好运,摊上这样的哥哥?真的是天下好兄长的典范。
  如PAUL所言,家驹还常暗中帮身边的朋友,但你当时是不会知道的,这一切都源自善待他人的真诚。
  
  
  家驹也是好儿子,一个人如果连双亲都无法善待,就不要期望会善待他人。
  家驹的双亲曾非常不赞同家驹玩音乐,这很正常,天下父母谁不希望子女生活安定?玩音乐在父辈眼里是类似不务正业。
  庆贺的是,家驹率领的BEYOND成为香港最健康积极,影响力最大的乐队,令父母感到欣慰,这也成了他们最大的骄傲。
  
  很多人知道《真的爱你》是家驹送给母亲的心意,但极少人知道《报答一生》是家驹向父亲的致敬。
  父母是家驹最敬爱的人,他中学毕业就开始工作,养活自己也承担着家庭一些支出,最大两项投资一是买吉他,二是和家强一起存钱为父母买了一套房,香港媒体称家驹为“孝顺仔”,那是名副其实的。
  
  家驹曾在采访中说:“最艰难时有亲戚说要懂事点,多为家为以后着想。红了后,很多亲戚说大个仔了,能养家了,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挣的钱根本不多,很多事没办法做到。”
  而作为父母,最希望还是儿女安定,不是回报。有两个在娱乐圈打转,红极一时的儿子,家驹父母担心的也比其他父母多。两兄弟过日本发展,父母更担心,还亲自去探望,只是实在料不到那个地方会夺走儿子的生命。
  
  他们始终都没办法抑制悲痛亲自到灵堂,只有写着“痛失爱儿”的花圈满载伤痛,入埋黄土。
  家强说,家驹走后,父亲常常一个人坐着,家人都担心他患上老人痴呆。
  其实那个父母能真正承担住失去儿女的打击?何况还是如此出色的儿子。想起这些,就期望家驹重生,不为什么,只为了他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家驹这样的一个人,永远不让光环淹没自己的笑容,认真沉稳,质朴善良,这是我所欣赏的。
  看到这样的人,心会满带温暖。
  
  2003年11月15日,在广州看BEYOND演唱会,中场放生活片段时,家驹带着熟悉的笑容出现,专注地在录音间里唱歌弹吉他,在雪地打雪仗,恍如昨天。
  旁边很多人高喊家驹,我却喊不出,这个名字在心里停留多年,但从来不提,不喊。
  身后有几个大约和我年龄相仿的男子,他们喊了一句“家驹,我们特地来捧你的场”。
  
  能让女孩子高叫的男子并不出奇,也非常多,但让男子也高叫的男子实在不多,一个已经离开十年的人,还在很多人心中顽固地立着。
  我不知道他们心中的家驹是什么样,但我知道感动是一样的。
  
  屏幕上的家驹,穿着厚厚的大衣,抬起头笑了,笑容仍如孩子,眼睛开始模糊,那刻真的非常希望,这个人能奇迹般地出现眼前。
  
  BEYOND三子,不管多难过彷徨,时间会淡化,他们仍然有宝贵的生命,可以做想做的事情,看到日出日落,享受好吃的东西,延续各种故事。
  而家驹,还有着太多来不及实现的愿望,他不能再弹心爱的吉他,不能享受平常的阳光空气,和朋友笑谈。
  他永远只能在茫茫黑暗,眼睛无法睁开。
  
  在视频中看到家驹活蹦乱跳,总觉他还在人世,事实上他已经没有未来。
  生命,真的辜负不起,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抓紧一些事情,也许再没机会了。
  我把美好的祝福留给BEYOND三子,把心底的一个位置留给家驹,他象一盏灯,温暖着我的人生。
回来就好好呆着

TOP

照片

那一年
风华正茂

 
回来就好好呆着

TOP

喜欢追忆,喜欢再见理想,喜欢过去与今天,,,,
抑郁中。。。

TOP

旧日的足迹
其实我们很简单!

TOP

无泪的遗憾
抑郁中。。。

TOP

哦,是的.
我已经忘了来时的路.......

TOP

返回列表